12


为抢抓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,加速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,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,深圳市科技创新局于3月3日公布《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(2025‑2027年)》,目标到2027年,在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、AI芯片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融合技术、多模态感知技术、高精度运动控制技术、灵巧操作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;新增培育估值过百亿(人民币,下同)企业10家以上、营收超10亿企业20家以上,实现10亿级应用场景落地50个以上,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,000亿元人民币以上,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超过1,200家。有关内容包括:
引领核心技术攻坚突破
- 重点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、AI晶片、仿生灵巧手、基座及垂直领域大模型、本体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以揭榜挂帅、项目经理人制、业主制等方式分阶段、分批次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。
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矩阵
- 高标准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:支持福田实验室突破具身智能感知、移动、决策、交互等关键核心技术。支持光明实验室建设大湾区升腾算力应用创新研究院。支持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市重点实验室;
- 高能级打造创新服务平台:面向具身智能领域建设开放创新平台、开源社区、评测适配中心、创新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,配置通用模型库等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并开放共享;
- 高水平布局检验检测平台与中小试基地:开展具身智能机器人测试和评价关键技术研究,制定检验检测方法。制定具身智能机器人认证标准和流程,打造国家级检测认证机构,完善评测配套工具;
- 构建跨本体多样性开源数据集:鼓励牵头和参与制定具身数据采集领域的地方、国家、国际标准,生成并发布开源数据集。
- 强化具身智能模型训力支撑:通过「训力券」加大力度支持企业、高校和科研机构租用市内外智能算力开展具身智能模型训练和应用。
- 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: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软硬件接口、评价测试、场景应用、安全、伦理等领域制定一批标准。支持组建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。打造深圳市知识产权「一站式」协同保护平台。
营造最优科技创新生态
- 提升规模化制造能力: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建设制造工厂,将其实施的重点工业投资项目纳入《工业项目名录》;
- 加快开放应用场景:聚焦政务服务、工业制造、教育、医疗健康、交通、气象、经济运行、公共安全、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,滚动开放不少于50个应用场景;
- 强化供应链协同创新:成立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,促进整机厂商与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;
- 精准服务「链主」企业:支持龙头企业自主创新,做大做强,精准服务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发挥引领性作用的企业,在资金、空间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;
- 支持企业出海拓展:建设服务全球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交易平台。为企业提供海外市场信息、法律法规咨询、人才招聘等服务。支持企业出海开拓国际市场,简化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出口通关流程,提高通关效率,降低企业成本。
资料来源:深圳市科技创新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