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
在数字经济与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今天,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跃升。然而,互联网传播的“双刃剑”效应也加剧了海外商标抢注风险。从“同仁堂”被日本抢注到“王致和”在德国历经七年诉讼,从“海信”被迫更名“HSense”到“瑞幸”在泰国的维权困局,这些案例无不警示我们:新时代的品牌战略必须将商标全球布局纳入核心议程。
一、风险升级:互联网时代的商标保护新挑战
- 传播加速与抢注蔓延
互联网让品牌信息瞬间触达全球,却也为抢注者提供了“精准瞄准镜”。数据显示,中国知名品牌在海外被抢注的案例已覆盖食品、家电、文化等多个领域:
“青岛啤酒”在美国被抢注,“茶颜悦色”在韩国被抢注,“洽洽食品”在德国都被抢注,“竹叶青酒”也在韩国被抢注。还恶意抢注了王致和、狗不理、少林寺、老干妈、洽洽等多件中国商标事件。 - 法律壁垒与维权成本
各国商标法律差异显著:美国要求“使用证据”,欧盟遵循“申请优先”,而东南亚部分国家审查标准模糊。以“瑞幸”泰国案为例,抢注者通过微调商标设计规避法律风险,导致维权过程复杂漫长。
二、战略突围:构建“三位一体”全球商标保护网
- 前置布局:抢占商标申请先机
- 核心市场优先针对美国、欧盟等严格审查地区,采取“产品未动、商标先行”策略。如华为在进军欧洲前,已提前完成全品类商标注册;
- 供应链国家覆盖在越南、孟加拉等生产基地布局,防止因生产合作导致商标泄露。
- 风险国家屏蔽对泰国、印尼等抢注高发地,采用“马德里+单一国家”组合申请,提高注册成功率。
- 法律协同:打造跨境维权联盟
- 本地律所合作针对不同国家法律体系定制策略。
- 国际仲裁机制利用WIPO争议解决程序处理跨境纠纷。
三、马德里体系:全球化布局的“战略杠杆”
- 优势聚焦
- 成本效率一次申请覆盖131个国家,费用仅为单一申请的30%-50%;
- 管理便利通过WIPO集中续展、变更,避免多国分散管理风险。
- 风险规避
- 基础依赖需以国内商标为基础,建议新兴企业采用“国内注册+马德里国际申请”同步策略;
- 审查差异指定国可能独立驳回申请,需提前进行专业检索。
四、未来展望:从“被动防御”到“主动出击”
- 品牌本土化在目标市场注册“适应性商标”;
- 生态链保护为核心技术申请国际专利,形成“商标+专利”双重壁垒。;
- 公共外交支持利用RCEP等区域协定,推动建立更公平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。
站在新时代的风口,中国品牌正以“中国速度”走向世界。但真正的全球化不仅是市场的扩张,更是知识产权的深耕。让我们以战略眼光布局全球商标保护,让“中国品牌”在全球市场绽放更耀眼的光芒!
编辑:甬江知道团队 微信: yongjiangzhida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