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韩国特许厅发布的一份重磅研究报告,给出了一个数据驱动的答案:知识产权(专利与商标)的布局,是撬动资本和实现成功退出的最强杠杆之一。
这份由韩国知识产权研究院(KIIP)和韩国开发研究院(KDI)联合发布的报告,分析了从1999年到2025年间 2,615家 创业公司的真实数据。结论令人震撼,值得每一位中国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深思。
📈 核心发现:知产,让融资概率放大17.1倍
报告最核心的结论是:
- 融资概率:进行过专利或商标申请的初创公司,获得后续融资的可能性是未申请公司的 17.1倍!
- 退出(Exit)概率:实现IPO或M&A的可能性,最高可提升 5.9倍!
这已经不是一个“锦上添花”的选项,而是决定企业能否进入发展快车道的关键变量。
💰 深度解读:知产如何一步步放大融资优势?
报告进一步揭示,知识产权的价值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阶梯式放大的效应。
1. 越早布局,优势越明显提前进行专利和商标布局的公司,其融资可能性显著高于对手:
- 种子期 (Seed):融资可能性提升 1.7倍
- 初创期 (Early Stage):融资可能性提升 3.1倍
- 发展期 (Late Stage):融资可能性提升 6.3倍结论: 知识产权如同滚雪球,越早布局,在后期能形成的优势势能越大。
2. 对于发展后期企业,知产是“超级放大器”当企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,知产布局的深度和广度将直接决定其融资上限:
- 🌍 进行海外布局:同时在国内外进行申请,融资可能性提升至 7.1倍。
- 🛡️ 专利商标“双轮驱动”:同时申请专利和商标,融资可能性提升至 9倍。
- 🔢 数量形成壁垒:当专利和商标申请总量超过 20件 时,融资可能性飙升至惊人的 17.1倍!
🚀 不仅为了融资,更是为了成功退出
对于投资人和创始人而言,成功的退出(IPO或M&A)是最终目标。研究表明,知识产权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
- 基础效应:提前布局过专利商标的初创公司,成功退出的可能性是其他公司的 2倍以上。
- 顶级效应:在国内外拥有超过 20件 专利商标的初创公司,成功退出的可能性更是高达 5.9倍!
对于创业者:必须摒弃“知产是成本”的旧观念。它不是一项开支,而是向资本市场证明自身技术壁垒、创新能力和商业雄心的核心资产。知识产权布局,应该与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同步,甚至先行。
对于投资人:在进行项目尽职调查时,除了审视团队、市场和财务模型,必须将知识产权组合的质量和布局作为一项关键的量化评估指标。它能更客观地反映企业的护城河深度和未来价值。
信息来源 |
编辑:甬江知道团队 微信: yongjiangzhida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