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欧盟-东盟商务理事会(EU-ASEAN Business Council,简称EU-ABC)公布了最新的《2025年欧盟公司商业信心调查》。这项调查自2015年开始,每年一次,今年已是第11次,共有474家在东盟开展业务的欧洲企业参与。调查结果对理解当前国际经贸格局,尤其是对中国企业布局东南亚市场,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。
增长预期:从“乐观”转向“谨慎”
在“未来五年内是否会提升在东盟的贸易和投资水平”这一核心问题上,71%的欧洲企业选择了“会增加”。这个比例虽然依然是最高的,但相比去年的86%,下降明显。同时,选择“保持现状”的比例从去年的14%上升到26%。
EU-ABC认为,原因在于:
- 全球经济受美国贸易政策波动影响,欧洲企业的心态更加保守;
- 许多企业在2024年已经完成了扩张计划,短期内会进入一个“稳住业务”的阶段。
换句话说,欧洲企业并非看衰东盟,而是从“高速扩张”转向“稳健经营”。
东盟仍是机会之地,但吸引力有所下降
在“未来五年最具经济机遇的地区”这一问题上,56%的受访者选择了东盟,仍居首位,但连续三年下降(2023年63%,2024年61%,2025年56%)。
EU-ABC指出,这一变化与美国关税政策密切相关。美国对东南亚国家频繁释放“高关税”信号,使得部分企业的信心被“扭曲”。
对中国企业而言,这意味着:
- 东盟仍是欧洲企业最看重的新兴市场;
- 但同时,政策不确定性正在成为新的风险变量。
美国关税阴影:企业更谨慎而非更激进
关于“美国关税不确定性对东盟投资的影响”:
- 50%的企业给出负面评价;
- 43%表示“中立”,认为需要更多时间观察;
- 只有极少数持乐观态度。
EU-ABC指出,整体来看,企业更多表现为“警惕与观望”,而不是“积极进取”。
当被问及是否会因此调整供应链或转移生产基地时,69%的企业选择“暂不确定(仍在评估影响)”,18%明确“不考虑”,仅有13%表示“正在考虑”。
这表明,多数企业尚未贸然做出供应链大调整,而是以观望和谨慎评估为主。
对中国企业的启示
- 东盟依旧是战略要地:无论是欧洲企业还是中国企业,东盟市场的战略意义不容忽视,尤其是在全球产业链多元化的大趋势下。
- 美国政策风险不可忽略: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并不仅仅针对中国,也在影响东南亚国家。对中国企业来说,可以借机与东盟形成更紧密的产业协作。
- 稳健比激进更重要:从欧洲企业的态度转变来看,“盲目扩张”可能不是最佳选择。以知识产权保护、合规经营和供应链韧性为基础的“稳健发展”更能抵御不确定性。
机会仍在、预期趋稳、风险上升。对正在“出海东南亚”的中国企业来说,理解这些信号,未雨绸缪布局知识产权与供应链安全,或许比单纯追求扩张更有价值。
编辑:甬江知道团队 微信: yongjiangzhidao
